【水道頭文創聚落】水道頭故事小學堂

水道頭故事小學堂

你們知道今年朴子水道頭已經91歲了嗎!

是一座屹立長達91年的老爺爺囉!

小編先為大家科普下,朴子水道配水塔,又稱「朴子水塔」或「水道頭」,為當時朴子街居民重改善飲水衛生及防疫系統。

1933年(昭和8年),時任朴子街長黃媽典開始創建上水道取水淨化後的輸送設施。總工花費為198492圓,配水塔是其中一項設備,其他建物還包括取入井、砂溜井、原水唧筒井、唧筒室、分水井、沉澱池、沉澱井、濾過池、濾過調整井、排水井和淨水唧筒井等等。

1936年(昭和十一年)竣工,台灣人自日治時代即稱「自來水」為「水道水」,因用水來自自來水廠水道輸送,而管道源頭是自來水廠,故又稱「水道頭」。全台灣的水道配水塔有不少座,朴子水道頭最大的特點就是最頂端的「小涼亭」,據說當時是作為瞭望使用,有防禦及維持治安的功能。

所謂「棒打出頭鳥」,正因為水道頭是當時朴子街最高的建築之一,老一輩的居民回憶,小時候都還能看到水道頭上有著許多「彈孔」。而這些彈孔正式太平洋戰爭時,美軍所留下的。

水道頭因具有歷史文化價值,於2006年9月7日登錄為歷史建築,更在2014年11月4日改指定為縣定古蹟。目前為朴子市重要景觀地標,也是朴子人知道自己「回到家了」的重要象徵!